关闭
首页 » 电视剧 » 美国剧 » 苦难的历程
苦难的历程
主演:
PavelTrubiner,列昂尼德·比切文,安娜·奇波夫斯卡娅,俞莉亚·斯尼吉尔
备注:
已完结 共12集
类型:
美国剧
导演:
KonstantinKhudyakov
地区:
俄罗斯
年份:
0
语言:
其它
时间:
2024-04-28 20:36
立即播放

剧情介绍

系列事件涵盖1914-1919。行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开始。“这座城市的生活”仿佛是在注定命运与可怕的一天“”[4]。社会正在等待改变。历史的中心是Bulavins姐妹:Katya和Dasha。女孩对颓废诗人阿列克谢·贝索诺夫(AlexeiBessonov)充满爱意,后者改变了世界观和思维方式,预言了俄罗斯的灭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Bulavin-Smokovnikov家庭的平静生活带来了新的经验。在战争和革命之后,姐妹俩的道路有所不同。卡特琳娜·布拉维娜(KaterinaBulavina)爱上了白人军官瓦迪姆·罗什钦(VadimRoshchin)[4][5]。  该系列讲述了1917年革命事件发生前,之中和之后的俄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情节的中心是两个Bulavins姐妹Daria和Katerina及其恋人的生活故事:军...
12集看下来给人的感觉犹如白云苍狗我从没看过阿·托尔斯泰的原著,但是这部剧给我带来的震撼却一点不亚于最好的俄罗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魅力就在于他综合了画面,声音,辅助文学的表达。光看历史书是很难对这样一个时代有感性的认知的。“苦难的历程”,这是国祚三百年的罗曼诺夫皇朝一朝崩溃的前夜,俄国知识分子的苦难之旅,赎罪之旅。就像俄罗斯文学史上那些永不褪色的恢弘之作一样,有《静静的顿河》中哥萨克悲歌的气魄,有《日瓦戈医生》中知识分子的幡然醒悟。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俄国内战,给无数的俄罗斯文艺作品带来了灵感。帝俄末期的白银时代,俄罗斯第一次成为了欧洲文化的领跑者,无论是诗歌,小说,音乐,艺术,都有一股迸发的力量。然而这迸发却以两次战争,两次革命的形式达到了高潮。未来主义,至上主义,先锋派,种种艺术流派在帝俄末期兴盛,又死于斯大林时代,死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一统天下。漫天飞雪下静谧的圣彼得堡的冬宫广场,奥匈帝国加利西亚的战争前线,哥萨克骑兵风驰电掣的辽阔南俄草原,静水深流的伏尔加河,盛夏中郁郁葱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后方平静的萨马拉的乡间小屋。火车,骑兵,邮轮,刀枪剑炮。男人,女人。德国人,俄罗斯人。士兵,农民,工人。诗人,政客,商人,土匪。革命,反革命。镜头在广阔的俄罗斯大地肆意驰骋。两次战争,两次革命,将四个人的生命肆意带向远方。生命的弧线与轨迹在俄罗斯大地上交织出一张网格,时而聚合,时而又分叉,有时擦肩而过,有时相见无言。一场场巧合之中,勾勒出大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平凡人物的命运。白军,或者红军,也只是迫不得以的选择,也许兄弟就在战场上相见。革命,或者反革命,似乎也只是一念之间的选择。没有远大理想的影子,只有平凡生活的不易,兄弟阋墙,自相残杀。逃得过战争与革命的动乱,也逃不过大清洗的残酷。影片最后的字幕告诉我们,特列金1941年在莫斯科战役失踪,罗辛在大清洗中被处决,卡佳在西伯利亚的流放中死去,最后达莎一人抚养四人的后代,得以善终。从影片中,我们看到很多历史细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沙皇的豪赌。尽管斯托雷平等有识之士一再强调俄罗斯绝对经不起一场大战的折磨,沙皇还是为了拉动民族主义情绪投入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战,俄罗斯独自支撑起整个东线战场,和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三国作战。我们看到战争刚开始时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爆棚,人民群众围住德国大使馆抗议,涂抹德国国徽。我们看到伤残的一战老兵在病床上讨论战争的意义,有人说是为了收复基辅罗斯时代弗拉基米尔大帝统治的领土——加利西亚,加利支—沃伦公国;有人则反驳:有什么用呢?反正我的腿已经残了,这场战争就是为了帝国的野心。面对民众堵在波罗的海造船厂门口抗议的哥萨克骑兵队长被当作镇压的借口和牺牲品被枪杀。于是哥萨克骑兵开始放枪,骑在马上鞭打人民。工人群众穿着暗淡无光的衣服,举起血红色的条幅,嚷嚷着走上街去,大唱《马赛曲》。 哥萨克骑兵鞭打示威群众战争中不同的人各怀鬼胎。罗辛忠于沙皇,厌恶布尔什维克,在他看来沙皇和俄罗斯祖国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沙皇退位之后他虽然不敢相信,但是还是无奈接受。斯莫科夫尼科夫则代表着自由派人士,他们心中思考着沙皇退位,俄罗斯君主立宪或者共和国的可能性。这些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接过沙皇的政权,想一展身手。乡下来的农民的女儿,到两姊妹家做仆人,对沙皇忠心耿耿,带有那种农民特有的胆小怕事,唯唯诺诺的心态。对于他们来说沙皇是人民之父。达莎和卡佳两姐妹则对这些政事毫不关心,沙皇退位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有的人坚决反对革命,有的人鼓吹革命。还有的人成为布尔什维克的煽动分子,号召工人砸烂工厂的机器,然后又号召那些不愿意作战,贪生怕死的武装起来,穿着军装的农民,为了保卫新政权而战,为了自己能不去打仗而战,何其荒谬!士兵在其中表现出了极端的厌战情绪,蔑视长官,无视命令,和敌人把手言欢,毫无纪律性。最终斯莫科夫尼科夫的死,也是1917年俄国革命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士兵打死自己的长官。军队没有了纪律,几近于崩溃。有的士兵则念想着自己的哥哥,自己的未婚妻,抛开对于统治阶级对仇恨,他们谁也不想献出自己的生命。顺应如今普京政权的主流舆论和历史观,无产者的形象在其中颇为不堪。他们容易被煽动,盲从,情绪化,极端,暴力,人多势众,展现出了民粹主义的强大破坏力。工人砸坏工厂车间里的工具。士兵不愿意打仗,躲在医院里畏首畏尾。对于他们来说,掌权就是占有别人的财产,别人的女人。无产者成了流氓,赖痞。也难怪,也许这就是“革命”的真相。这部电影对无产者和底层人的塑造,充满了一种底层暴民的味道。从1912年—1922年,十年的时间,改变了什么呢? Анна Чиповская 饰演 Даша Булавина第一集开头,达莎在漫天飞雪之下,坐着马车穿越冬宫广场,好奇的望着首都圣彼得堡的一切。那是她还是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女孩子,从老家萨马拉来到圣彼得堡上大学,投奔姐姐和姐夫,眼神中充满了稚气。她也曾在朦胧之间疯狂的坠入贝诺索夫的爱河。她陷入和特列金的情感纠葛,经历生离死别之后才意识到彼此是在整整中唯一的珍惜。她也怨恨新社会,受到了白军的鼓动去刺杀列宁。然而她毕竟是一个柔弱的女生,没有像芬尼·卡普兰那样下的了手。她看到列宁的“鞋带松了”,就意识到这是一个活生生的活人。战争与革命使再受教育成为不可能,最终在动乱中能保存爱的亲人已经是最大的奢求,成为一个小护士就已经满足。最后一集的结尾,还是在漫天飞雪的圣彼得堡中,她与在动乱中多年未见的姐姐卡佳再次相遇,泪水和欢笑凝固在此时,两人飞奔着拥抱在一起。 Юлия Снигирь 饰演 Катя Булавина卡佳一开始以一个为爱痴狂,想入非非,性情好动的角色示人。她渴望得到丈夫非同寻常的爱,厌恶平庸琐碎的生活,但是她的丈夫却是一个不懂得浪漫的官僚人物,像《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一样官僚,不懂得浪漫,却没有这般冷血。高大粗壮,甚至有几分笨拙好似企鹅的身躯下面,是一颗体贴,包容,平庸,但是渴望平凡生活与爱的内心。尽管丈夫用自己体贴包容的方式爱她,她却还是出轨贝诺索夫,然后自我放逐到巴黎。然而战争与革命,使得这样一个浪漫多情,想入非非的人也耗尽了精力与想象力。最终在新政权下求得一个文化工作,能与妹妹与爱人罗辛相见便已是幸福。 Алексей Колган 饰演 Николай Смоковников卡佳一开始的丈夫斯莫科夫尼科夫是一个官僚式的人物,他代表着像当时的国家杜马主席罗将科,李沃夫公爵,古契科夫那样的自由派人士。在他看来,沙皇可有可无。他心中期待着世界大战之后沙皇君主立宪或者退位,俄罗斯宣布为共和国。他高大且有些臃肿的身躯显得有几分笨拙。但是他对卡佳的感情确实真挚的。他宽容,善解人意,但是和卡佳的精神世界有深刻的分歧。他渴望利用战争趁机实现他们这些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夺权,但是没想到最后也被士兵打死,淹没在了底层人暴动的汪洋大海里。这就象征着二月革命的那些国家杜马里的自由主义分子,他们依靠底层人的不满和暴动实现了革命,拿着些当作和沙皇讨价还价的筹码,最终逼迫沙皇退位,没想到最终遇到了更暴力,更有煽动力的列宁,淹没在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汪洋大海里,自己给自己准备了绞刑架。 第一集中,萨巴斯科夫就在讲台前面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激情,他大声赞颂着,眼神坚定,手势充满力量。他赞颂着平凡的物质,有一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征兆,脱离了阳春白雪的上层的虚无缥缈。革命之后,他热情的投入了打碎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征程。就像他所说,也许革命不成功,他就不会结婚,革命就是他的新娘。他正直,充满激情,然而却缺少一种人的气息,遇到伟大事业的叛徒,也会毫不手软。他象征着俄罗斯百年以来的民粹知识分子,为成大善,不惜小恶,把全部的生命投入到改造世界的事业中去,丝毫不吝惜自身。Павел Трубинер 饰演 Вадим РощинЛеонид Бичевин 饰演 Иван Телегин罗欣本来也有对布尔什维克的极端仇恨与厌恶。他热爱沙皇和俄罗斯祖国,这两者在他眼中是不可分割的。与卡佳一样,他的这种强烈的情感,也被乱世中的艰难消磨没了棱角。最终他只在乎与她一见钟情的爱人。特列金从一开始就明白双方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自相残杀,但还是在命运的捉弄下参加了红军讨生活。 电影里面的人物都如这般性格鲜明,情感充沛。再如一对鸳鸯大盗,一方面表现了战争对人的摧残,一方面也是求爱不得后的扭曲。一个求爱不得的女人遇见了因为保护她而被炸断右臂的多情浪荡公子,因而成全两人,以后成为江洋大盗,最终逃不过双双命丧黄泉,然而还是形影相吊。 Антон Шагин 饰演 Алексей Бессонов 诗人贝诺索夫,也是白银时代众多诗人自身的映照,勃洛克,马雅可夫斯基,阿·托尔斯泰本人。他们性格敏感,放浪形骸之外,为了艺术而活。他们代表了俄罗斯的璀璨文化,然而这璀璨文化是属于欧化的上层的,不属于底层的农民阶级。俄罗斯自彼得大帝以来的西化,以一种强制性的方式,一手创造了欧化的上层阶级,他们与东方化的底层之间的鸿沟也可见一斑。这些文化阶级叛逆,他们一方面被皇权压迫,沦为俄罗斯皇帝的终身雇佣军;另一方面他们也愧疚,底层的穷苦,愚昧,不开化使他们看到平等富足的西欧而感到自行惭愧,不能自食其力而受人供养也使他们愧疚。有的人就产生了拯救天下苍生的使命感。大部分人则是困于贵族文学的阳春白雪中。显然他们的文化也不能适应新社会。有的人乘着“哲学船”去了巴黎,成了流亡在国外的白俄,像蒲宁,布尔加科夫,别尔嘉耶夫,司徒卢威。他们等待着有朝一日传承发展着的俄罗斯文化可以出口转内销再次回到俄罗斯。有的人留下,最终在大清洗中肉体和精神双重毁灭。 主角四人两姊妹影片摄影和画面也堪称完美。硝烟密布的加利西亚战争前线,仿佛能听到如同希特勒一般的奥地利德语的尖锐刺耳。棕灰色的枯树枝层层掩映,地面的杂草也是苦绿色,黑色的烟雾迷漫在灰黑的土壤上。秋天的圣彼得堡,浸在水洼中的黄叶,橙叶铺满了灰色的土地。冬季的圣彼得堡,漫天飞雪,落满了元老院广场,落满了梯形的冬宫广场,只有一根孤零零的罗马柱,顶着胜利女神天使般的翅膀矗立在雪中。无论是沙皇的寝宫,诗人的小房子,黑色的马车篷子,行色匆匆的贵妇人的皮氅和帽子上的羽毛,都蒙上了一层雾一样的碎雪花。时髦的贵妇和热血的文艺青年在奢华的公寓中体会爱恨情仇,畅谈文艺诗歌。夏夜的莫斯科郊外,高纬度地区夜晚依然有几分朦胧飘渺的雾霭飘泊在昏暗的日光中,穿梭弥漫在郁郁葱葱的黑绿色的乔木和灌木之间。静水深流的伏尔加河,潮平两岸阔,两边是一片墨绿,一艘双层蒸汽邮轮在平静的水面上划出一道波痕。达莎和特列金一对神仙眷侣犹如相伴的蝴蝶在甲板上翩翩起舞。顿河和伏尔加河之间的草原,驰骋着哥萨克的骑兵,一队队人马呼啸而过,诉说着千百年来游牧民族在这片亚欧草原上迁移的故事。从一战到内战 从攻克柏林到苏联解体,俄罗斯人民为荣耀和辉煌付出了苦难与磨砺。俄罗斯民族的文学包罗万象 杂糅了哲学 科学 历史,政治,哲思等等,因而产生了以托尔斯泰的风格为代表的一系列煌煌巨著。如列·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索尔仁尼琴的《红轮》可以说从托尔斯泰往后 俄罗斯文学家毕生的目标就以托尔斯泰为标杆了。这些作品反应平凡的人在大历史背景下的人生境遇。可以说,俄罗斯民族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因此产生了璀璨夺目的文学巨匠却少有举世瞩目的哲学家。民粹,激进,集体主义是他的性格深处的特征。正如普京所说,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斯大林是俄罗斯历史的一部分。普希金,托尔斯泰,索尔仁尼琴也是俄罗斯历史的一部分。俄罗斯民族充满了矛盾。影片结尾提到,希望大家能铭记我们祖国历史上最血腥的一页。也许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和解,和自己的历史和解。
本站提供的《苦难的历程》在线观看地址以及《苦难的历程》下载地址来源于互联网。本站并不参与录制和制作,仅提供资源引用和分享,如果本站提供《苦难的历程》资源对贵方造成了损失或侵犯了贵方权益,请及时发送邮箱给管理员,我们将在48小时之内撤销有关《苦难的历程》所有内容。
  • 周热门
  • 月热门
  • 随机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