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电影 » 战争片 » 炮火磷磷
炮火磷磷
主演:
内详
备注:
正片
类型:
战争片
导演:
内详
地区:
阿根廷 / 西班牙
年份:
2005
语言:
英语 / 西班牙语
时间:
2023-09-20 23:25
立即播放

仙桃云2

仙桃云1

剧情介绍


波浪诉说着大海鸟羽诉说着天宇而泪水则将你我诉说微风停歇在树叶上水滴停歇在眼眶可我们却无处停靠盐巴尚有阳光的眷顾我们却空寂无助 那些逝去的旧爱那些失掉的美梦那些消逝的誓言还有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生命一切都在我们的脑海里关于生命与历史的美梦那些欺诈,那些串通发起种族屠杀却逍遥法外的人即便获得缓刑他们也将接受地狱的严惩一切都在我们脑海里关于生命与历史的美梦记忆因伤痛而觉醒可沉睡的人们却不愿将它寻回让它放飞困惑的人们追溯着它们的源头饥荒与富足并置残酷而痛楚的记忆一切都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恰同生命与历史的荆棘以战火轰鸣的代价换来两千人一年的温饱以炸药纷飞的代价换来许多人摆脱奴隶的桎梏一切都烙印在我们脑海里恰同生命与历史的荆棘记忆刺痛,直到鲜血从那些尘封记忆而愿让它放飞的人们身上流出 法律和大屠杀是生命的一个不祥之地阳光里阴影肆虐太阳也饱受磨难我借膝盖归身祖国告别我死去的朋友在一个病了的国家所有的赌注皆散落桌面我们纵身于不正常的游戏在球场和征伐中皆如此这般为了光荣的流血还有对爱的憎恨神祗和野兽 疯狂和痛楚在空虚中曾打开大门因为命运将我们抛向了远方 腐朽的法律和大屠杀是生命的一个不祥之地坚持要将玫瑰花环缀满废墟一片我们双手握有梦幻 为了正义而战,直至终结孩子们的面庞轻触我唇我会在那些眸光中读出安详 (献给马岛战役中的所有战士们)(献给所有为尊严而战的人们)以上是阿根廷的一部电影《马岛战争启示录》(又译《马岛战殇》或《炮火磷磷》等)中的主人公——退伍老兵、后任阿根廷电视台主持人的伊图恩——的心曲,在电影故事达到最后的高潮时唱响,感人至深,催人泪下。阿根廷是地处世界边缘地带,即南美的一个不大的国家,国际地位、人口数量、经济总量与军事力量都不是特别突出,因而常常易被忽略,但阿根廷的民族素来所表现出的自尊与无畏却是有目共睹的。在柏林举办的上届世界杯足球赛的决赛上,因一德国队球员冲阿根廷球队队员所说的一句不敬的话,导致两支世界顶级球队在绿茵场上在万众瞩目之下而发生了身体冲突。虽然身在球赛的主办国德国,看台周围又大都是德国人,甚至不乏喜好闹事的足球流氓,但阿根廷球队为了民族国家的尊严,毫无惧色,在与德国队发生肢体冲突时近乎于英勇无畏,所幸,及时被有关应急人员拉开,不然肯定会出大事。尤其是阿队一个个身高均在1.8米以上的、极具明星风采的长发飘飘的帅小伙儿们,给国际大众留下了极为难忘的印象,他们几乎个个比许多国家的电影明星更明星化,更具雄性魅力与阳刚风采。在绿茵场上狂野无畏、技艺精湛的阿根廷,在电影艺术方面同样也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一部旨在表现发生于1982年的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又译福克兰群岛)之战中阿根廷军队英勇善战、失利后又不失尊严地撤退的极具悲壮感的电影——《马岛战争启示录》,即为明证。 一、简要背景与影片概况战争缘起于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一家公司的工人来到充满争议的马岛拆除一家旧鲸鱼加工厂时,基于爱国热忱,而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的国旗。紧接着,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于3月26日提前实施“罗萨里奥”计划。鉴于马岛最初是由英国人发现和命名的(即福克兰群岛),而今又维系着英国南大西洋的战略利益,因而此举被英国认为是阿根廷在对充满争议的马岛宣示主权,是对英国的尊严与战略利益的挑战。随即,二战结束之后,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上武装冲突——英阿马岛战争爆发。4月5日,英国以“竞技神”号和“无敌”号两艘航空母舰所组成的包括37艘战舰、20架“鹞”式战斗机、58架各种型号的直升飞机及3500名海军陆战队员的庞大特混舰队,远航13000公里,至24日抵达地处南大西洋(阿根廷东南端)的马岛海域。虽然阿根廷一度重创了英军舰队,但拥有压倒性兵器优势并有北约在背后撑腰甚至还用军舰秘密搭载着核武器前往战区的英国,还是很快取得了战争的绝对控制权,于6月14日21时用猛烈炮火将岛上残存的9000多阿军赶至斯坦利港内。阿军无力扭转战局,被迫投降。6月15日,阿英双方宣布战争结束。至此,经过74天的惨烈激战,举世瞩目的英阿冲突以阿军撤兵马岛、英军占领并驻扎该岛而告终。1982年的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是二战后至今最大规模的海上武力冲突,其在当时崭新的战争样式与特点——诸如海域封锁与反封锁、制空权与制海权的争夺、登陆与反登陆、地面上的总决战及贯穿战争全程的电子战及情报战——至今仍为世界军事研究和借鉴之重点。这次发生在海岛的南北大西洋两个国家的战争,不仅成为了当时各类新式武器与精密武器的试验场,也为海岛三军联合作战提供了二战中连太平洋战场都不曾有过的全新经验与看点。《马岛战争启示录》一片,就是在上述背景下而展开的。当然,鉴于阿根廷的国力与财力,加之片中的立场是站在反强权、反北约、反帝国主义的视角上的,因而就很难取得具有强势地位的欧美的认可与基金支持,故而影片不可能像《最长的一天》、《拯救大兵瑞恩》、《遥远的桥》、《珍珠港》、《细细的红线》等片子那样去进行一种宏大叙事,去对整个战争进程进行一种鸟瞰与扫描,进而在此史诗般的总体图景中去述说发生的故事和英雄人物。《马岛战争启示录》一片是一部中低成本的电影,全片除了骤然出现的呼啸掠过的两架英军新式战机以超低空的姿态向岛上的阿军阵地发射导弹外,几乎没有再出现别的英军画面,全部以断续回忆的意识流形式来叙说阿方两个退伍老兵—— 一个深沉而内敛,另一个因为挥之不去的战争阴影的折磨而服药试图自杀从而一直处在被紧急抢救中的昏厥状态之中——对马岛之战的痛楚追忆。最后,主人公、现任阿根廷电视台主持人的伊图恩又乘机踏上该岛,并再次走进阔别20年之久的当初曾隐蔽过的掩体之中。抚今追昔,废墟中的战场遗留物,以及安葬于岛上的成排的战友们的墓碑,一切的一切,令他肝肠寸断,潸然泪下。影片既没有宏大图景的铺叙,也无意于非要编一个起承转合而扣人心弦的故事,那么试问,长达93分钟的标准长度的电影是靠什么元素来打动我们从而走进我们心灵的呢?答曰:光与影的本质性投射与道说,以及不屈的、英雄主义的心灵悲歌。二、马岛战争全景素描与历史评述马尔维纳斯群岛 (Malvinas Islands),简称马岛,英国称其为福克兰群岛( Falkland Islands),位于南大西洋,麦哲伦海峡东部,岛上有居民近3000人 ,97%为英国人后裔。该群岛最早的发现者,一般认为是英国航海家约翰·戴维斯,他曾将两个主岛之间的海峡命名为福克兰。1764年法国人又在东福克兰岛建立居民点,将该群岛命名为马尔维纳斯。次年,英国人也在西福克兰岛建立居民点。之后,群岛在1770年又被西班牙所占领。1816年阿根廷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自动继承对该群岛的主权,且派兵进驻。1832年英国以其最早发现该岛为名,重新派兵占领该岛。1892年该岛正式被纳入英国殖民地。之后,英阿两国对马岛之主权一直存在争议。1981年英阿两国谈判破裂,鉴于马岛蕴藏着丰富的铅、煤、铁、银等矿藏,近海大陆架又蕴藏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加之与南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战略要冲麦哲伦海峡仅为250海里,成为沟通南半球两大洋交通的必经之路。且又日益在扮演着前往南极的跳板和前进基地的角色,因而,战略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一家公司的工人来到了马岛的南岛,在拆除一家鲸鱼加工厂时,突发奇想地在岛上升起了阿国旗。英国当即提出抗议,并以驻马岛的“忍耐”号破冰船,搭载两架直升机和百余名士兵,对南岛实施了威慑。3月26日,阿总统加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罗萨里奥”计划。在由1艘航母、4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所组成的第20特混编队的战役掩护下,以由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坦克登陆舰、1艘潜艇、1艘破冰船和1艘补给船所组成的第40两栖特混编队的强大力量,前往收复马岛。4月10日清晨,阿军主力在龙克湾登陆。上午8:30,阿军七架C—130运输机运来了3000多后援部队,加上之前登陆马岛的人员,使阿军在马岛的军事存在的兵力达4000人。上午9:00,驻马岛的英国总督率部(181名官兵)向阿军投降,阿军收复马岛取得初步成功。消息传到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立即做出了快速反应,成立了以她为主席的战时内阁,英国国会遂以全票通过以武力收复马岛的决议。任命素有“海狼”之称的海军少将伍德沃德为特混舰队司令,于4月5日率领包括共有37艘战舰、20架“鹞”式战斗机、58架各型直升机、3500名海军陆战队所组成的以“竞技神”号和“无敌”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特混舰队,分头从朴茨茅斯和直布罗陀海峡出发,会同正游弋在大西洋的4艘核潜艇浩浩荡荡地开赴马岛。与此同时,还征租了58艘民船及少量客轮作为后勤支援力量、运兵船及医院船,以提供协同。紧接着,4月26日、5月12日,分别由23艘军舰、20架飞机和2000名陆军所组成的第二梯队,及由18艘军舰和3000名陆军所组成的第三梯队,从波特兰和安普顿出发,进行协同作战。4月12日,英核潜艇最先抵达马岛海域,对其实施战略封锁。同时,在国际外交上,英国说服美国、欧共体等国,支持其出师行动,后者随即还中断了与阿的军火贸易,并对其实施军火禁运政策。4月20日,在这次战略行动中,英军特种空勤团(SAS)和海军特别舟艇中队(SBS)的特种部队,也分别扮演了明星角色。他们所组成的联合侦察分队,搭乘C—130运输机相继机降南岛,并引导陆战突击营也机降该岛。4月25日,正在马岛海域上空巡逻的英军“山猫”直升机,发现并果断用AS—12空舰导弹攻击了阿军“圣菲”号潜艇,并俘获了65名弃艇逃生的艇员。26日,英军占领南岛,此举为英军进攻马岛提供了重要的支点。5月1日,英军分别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火神”轰炸机及从航母垂直起飞的“鹞”式战斗机,首次对马岛实施了空袭。5月2日,英军“征服者”号潜艇对阿军“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了三枚MK-8鱼雷,将其击沉。此举使得阿海军主力识时务地撤离马岛海域,退缩于本土而未敢出港再战,从而使马岛战争主要成了一场空(阿)对舰(英)的奇袭战争。这种特殊形式的战争使英军在最终取得胜利的同时,也使自己蒙受了阿军飞机的沉重打击,这种打击对英军来讲甚至是灾难性的。5月4日,马岛海面上出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阿军“海王星”侦察机在盯上英军最先进的防空型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后,立即召唤2架从法国进口的“超级军旗”舰载攻击机,对敌实施奇袭。“超级军旗”以距海面50米的超低空姿态飞行,以躲避对方雷达的追踪。在飞行到距英舰只有46公里处时,急骤攀升到150米的高度,只用了30秒钟打开雷达将英舰锁定后发射2枚AM-39“飞鱼”导弹,后急转弯下降至30米返航而完成了奇袭行动。英舰“谢菲尔德”号被一枚导弹击中,火势凶猛,后这艘造价高达2亿美元的当时英国最先进的战舰,在拖回英国途中沉入大洋。为报一箭之仇,英军16名SAS队员于5月6日潜入阿空军基地,一举炸毁了基地中一共仅有14架“超级军旗”的其中8架,重创了阿军的攻击利器。5月21日,在夜幕的掩护中,在SAS突击队员的指引下,英军2艘两栖攻击舰和4艘登陆舰于3:40在圣卡洛斯实施了多点立体登陆,并获得成功。为反登陆,晨曦,阿军出动了16架“普卡拉”攻击机和14架“幻影III”战斗机,对英军的舰队和滩头阵地实施了空袭。技艺高超、曾受过美、法等国教官严格训练过的阿军飞行员,面对英军的高炮、导弹和“鹞”式战斗机所组成的多层次防空网,英勇无畏,各施绝技,最后仅以14架战机被击落的代价,获得了一举击沉英军“热心”号护卫舰,以及击伤英驱逐舰1艘、护卫舰2艘、辅助舰1艘的重大战果。5月23日,阿军趁热打铁,出动了近百架次飞机,又击沉了英军“羚羊”号护卫舰。25日,阿军再接再厉,全天出动飞机200架次,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战果:一举击沉英军“考文垂”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滚装船,并击伤1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但遗憾的是,由于军火质量问题和保养问题,致使阿军投掷于英舰上的炸弹40%都没有爆炸,英军战舰虽遭受重创,三天里,登岸的部队还是达到了5000人,并于27日兵分两路,北路由以60名SAS队员为先导,直取斯坦利港(阿根廷港)。5月30日,阿空军所取得的战果同样令人瞠目:仅以被击落2架“天鹰”的轻微代价,便以1架“超级军旗”和4架“天鹰”所组成的攻击力量,击伤了英军“无敌”号航空母舰。但鉴于该舰潜藏着重大的、涉及核武器的军事机密,英军一直对被击伤一事遮遮掩掩。6月8日,阿军的空袭再次取得重大战果:一举击沉英军登陆舰1艘,并击伤护卫舰1艘、登陆舰1艘。但与此同时,阿军也付出了损失11架飞机的不菲代价。11日,英军的“火神”轰炸机和“鹞”式战斗机对阿阵地实施了密集轰炸,同时在驱逐舰和护卫舰的掩护下,大举进攻阿军第二道防线,一举拿下了斯坦利港外围的所有制高点。6月14日,在英军火力的猛攻之下,阿军丢弃重装备,且战且退至斯坦利港市区。从早晨7:30到晚上,英军集中炮火对阿军目标实施了长达十多个小时的猛烈轰击,发射炮弹1.2万发,几乎倾尽其所有弹药。下午1:00,双方军队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晚上21:00,斯坦利港内残存的撤退至此的9000多阿军向英军投降。6月15日,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以阿军战败并撤出该岛、英军战胜并占领该岛而宣告结束。此次马岛之战,英军虽然最后取胜,但代价却十分高昂:被阿军击沉的舰只有:驱逐舰2艘、护卫舰2艘、登陆舰1艘、滚装货船1艘;被阿军击伤的舰船有:驱逐舰4艘、护卫舰11艘、登陆舰2艘、扫雷舰1艘;被阿军击落、击伤或意外损失的飞机有37架,其中包括8架“鹞”式战斗机;被阿军击伤的航空母舰有:“无敌”号航空母舰(但对此有争议)。阿根廷军队虽然死亡人数超过了1000人,远远高于英军,但在硬件的损失上却远远低于英军:仅损失飞机117架。被英军击沉的舰船有:巡洋舰1艘、潜艇1艘、侦察舰1艘、补给船2艘、巡逻艇1艘。另外,被击伤的普通军舰还有6艘。这次战争,英军的取胜,一半归功于国际大环境的欧美的支持,及英军的多兵种的协同作战与攻岛部队的英勇善战。特别是英军特种空勤团(SAS)及海军特别舟艇中队(SBS)这两枚棋子在整个战争中的大胆应用,几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显示了指挥方面高超的战略战术思维与意识,他们为英军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这种在大的战争中对特种部队的神奇应用,为近20年后21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提供了极好的样板与范例。但显而易见地,英军的取胜,另一半应归功于英军的运气与某种护佑。因为在整个马岛战争中,阿军投掷到英军舰船上的炸弹中有40%之多,皆由于炸弹引信失灵或过期而没有爆炸,假如这40%的炸弹几乎全部在击中目标后炸响的话,那么,英军的各类舰船的损失,就不是此前的占其总战斗力的45%的比例了,而应是高达70%左右的高战损比。那样的话,其后的马岛战局便很可能被改写:即败北的将不再是阿军,而很可能会是英军。特别是被击伤的携载有25%的英国深水核弹(此资料后由英国历史学家劳伦斯·费里德在其所著的《福克兰战役正史》一书所披露)的“无敌”号航母一旦发生核爆的话,那么,可以推测,不仅“无敌”号航母本身会遭殃,前呼后拥着它的整个航母特混舰队,都将可能被自我毁灭!若如此,英军将不战自败。——当然,这只是推测和假想,当年,英“无敌”号是否真地装载有大量的深水核弹,而且,是否真地曾被敌方不幸击伤过,至今仍然充满着极大的争议;另一方面,正因为这种争议至今不息,说明上述猜测还是有其存在的较大——至少是一定——的可能性的。而对阿军方面而言,虽然最后战败,但在整个战争中却表现得相当出色,特别是舰载机与空军的表现,更是令举世瞩目,在强敌面前,孤军作战,频频起飞迎敌,以高难度的战术动作,以无以伦比的绝技,不断地开创奇袭英军之战果。二战期间,战斗机与轰炸机除了需要面对防空炮火与歼击机外,并无别的担忧。而马岛战争中,除了上述威胁外,阿军飞机还需面对舰空导弹与空空导弹的威胁。而在这样的立体威胁面前,阿军还能通过层层防守交织而成的密集网络,而频频冒险成功“射门”,实在为世界军事史所罕见。应该说,在世界军事史上,除了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之战与1942年6月4日的中途岛之战这两个堪称世界经典的空袭战案例之外,还没有哪场空袭战能与马岛战争中阿军的绝妙而英勇的表现相媲美。惟一大致勉强能与之相媲美的,也许只有阿足的表现了。而从兵器上来讲,当时阿军所频频集中使用的一流战机——由法国出口的“超级军旗”与“幻影-2000”,不仅在当时屡建卓著战功,而且,“幻影-2000”至今还在台海上空扮演着不容低估的力量角色的这一情形,可反证出当时阿军的战略思维是相当前卫的,那就是始终牢牢着眼于制空权,用最尖端、最有效的力量打造制空权。同时,也就是打造制海权。在此方面,阿军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与战绩。但遗憾的是,阿军过于侧重制空权而忽略了陆战,过于侧重高端而忽略了低端。这种失衡致使自己陷入被动境地,这是其败北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如此,阿军在强敌面前的总体表现,依然令世人刮目相看。如前所述,英军取胜的一半应得益于运气,那么,阿军的失败,一半也应归因于其运气不佳。在此套用一句古诗,也可谓:炸弹不与英军便,而今马岛英难占!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是,在此次马岛战争中,英军舰只携载有大量的核武器,不管英方宣称核武器的携载只是碰巧所为——即还未来得及及时拆卸就随舰前往马岛海域,还是不少方面所猜测的刻意为之,它给阿方所造成的震慑是不言自明的。而且,在国际事务中,有核国对无核国进行核威慑——尤其是为了尚存争议的问题——是缺乏道义支持的。正是在核武器的巨大恫吓下,及英军航母特混舰队的巨大打击以及国际强势群体对英国的支持、对阿国的孤立之下,尚有不小战斗力的9000名阿军,其指挥官在鏖战74天后最后选择了投降。当阿军指挥官向其麾下的士兵们传达投降命令之时,尚有战斗力的数千将士所受到的心理打击之大,甚至超过了英军1.5万发炮弹的饱和轰炸所造成的打击。三、《马岛战争启示录》一片的经典一幕赏析《马岛战争启示录》一片的高潮处所集中呈现的,正是上述的这一悲壮之一幕。影片浓墨重彩地渲染了当指挥官向退缩至斯坦利港的阿军士兵们传达投降命令时的那种极度悲懑、欲哭无泪的感人画面,片中这一极度悲凉、极度凝重的一幕,无论是在极具沧桑感的画面处理上,还是在对胶片这一特殊时空载体之潜能的最大化的开掘上,抑或是在传达情节的细致入微的表演上,以及在整个意境的情绪渲染上等几乎所有方面,都可与任何一位举世公认的电影大家之代表作中的华彩片段相颉颃并辉映,从而仅凭这一难得的段落,就已奠定了《马岛战争启示录》一片在世界电影史的经典的、不容撼动的地位。如果说在现实层面的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空军为世界军事史创造了堪称经典的奇袭战例的话,那么,在精神层面的另一种战争中,阿根廷电影则为世界电影史乃至心灵史创造了一个新的神话。以下是该片在1小时17分23秒时至19分5秒时所呈现的具体情景:朔风凛冽中,雪花漫天纷扬。一排排头戴钢盔、面部被炮火和硝烟濡染得令人心寒的不屈战士,持枪肃立在风雪之中。铁丝网后一张士兵冷峻的脸(伊图恩的脸)。透过徐徐行进中的吉普车窗望去,三五成群的士兵们无精打采地沿路而站。吉普车中的指挥官开始传达命令。指挥官(沉痛地):“士兵们,很抱歉,但我必须宣布这个公告。这是我的责任所在,我来通知你们,停火命令已经在整个岛上下达了。”指挥官走出吉普车,继续向士兵们发布命令。指挥官:“从这一刻起,我们将接受英国指挥官的命令。”阿军指挥官严肃地与面前等候的英军指挥官互相敬礼。指挥官(继续传达着命令):“我们将继续呆在我们的岗位上,直到我们的军队重新组编。”在上述命令传达的同时,画面上以横移的镜头方式现出一张张被硝烟严重熏黑并沾满泥水的士兵的脸。每张脸宛如雕塑一般没有半点表情,他们有的头戴钢盔,有的还在钢盔外套着雨衣(中景)。指挥官(继续传达着命令):“在下午13时,你们将看到一架插着白旗的飞机,别开火!”与此同时,呈现出钢盔下面的一张怒目而视的士兵(士兵A)的半侧脸(近景)。紧接着呈现的是另一些外层裹着雨衣的士兵们(士兵B、C、D)的正侧脸(近景)。从队列后的缝隙中望过去的指挥官的脸(中远)。另一张冷峻异常、表情凝固的士兵(士兵E)的脸(特写)。镜头再从他脸前徐徐划过。指挥官无助而痛楚的脸。指挥官:“你们已经像真正的战士一样地战斗过,你们将会被……”指挥官话语有些哽住了,只有低沉的背景音乐在响着。指挥官:“整个阿根廷的人民像英雄一样永远铭记心中!”此时,天空开始下起了雪花,风雪交加,寒彻骨随。另一张钢盔下面的士兵(士兵F)的正侧脸(特写)。几片雪花从其脸前飘过。他在凝神谛听着这一如五雷轰顶的命令,在其面部处在由钢盔前沿以下、眉弓一侧、颧骨一侧及喉结一侧所形成的明暗交接线的另一边,几乎全在暗影中,从而使这张粗糙而英武异常的脸极具雕塑感,看上去极其撼人肺腑,他的喉结似乎在微微颤动着,更多的雪花从他的脸前扭结着飘过。指挥官(画外):“一定会的!”另几个戴着护耳的士兵(士兵G、H、I)的脸的特殊神情(特写,半侧)。另两个士兵(士兵J、K)的脸(特写,半侧)。指挥官(画外):“你们已经付出了所有,去保卫我们的祖国。很快,你们将回到大陆,跟家人团聚。”一张躲在一个士兵(士兵L)的肩膀后的脸部特写(正)。这张脸眨动着眼睛,分明在流泪。可透过纷纷扬扬的雪花,他的脸上并没有泪水,他显然是顽强地将泪水咽回了体内;另一张钢盔下面的泥塑木雕一般的士兵(士兵M)的面部特写(正侧)。雪花飘飘之中,这张脸仿佛被永久冰封、定格;另一张在画面上上至前额中部、下至喉结的士兵(士兵N)的脸部特写(正侧),与其他士兵紧闭着的嘴唇不同,他的双唇微微启开着,下唇还有些前突,深沉而空洞的目光有些潮润。指挥官(画外):“但你们在这里的经历将永远伴随着你们。”另一张钢盔下面的士兵(士兵O)的脸的大特写(半侧)。钢盔下,他透着坚毅目光的双眼直视前方,片刻又缓缓垂下了眼帘。雪地上,从指挥官的身后望去,一排排士兵们伫立不动,任凭雪花漫卷,整个中远景画面有些微微发抖。画面以极慢的时间渐渐从成排的士兵们的一张张脸,推近至其中一个士兵伊图恩的脸部特写。伊图恩强忍泪水,发出着轻微的哽咽声,冻僵的双唇在失控地抽搐着!一任雪花在脸上飘落。以上的这组凝重而抒情的、戏剧色彩极浓的画面结束后,接着又出现了如下一组历史性的画面:成排的死尸横七竖八,一眼望不到尽头。另一处海滩的尸体夹杂着零乱什物,一片狼藉。折损的战机横陈在地平线上,一架仅剩下尾部残骸。另一架铩羽而归的战机的半个机舱已被打飞,战机旁边是一片残破的枯枝。一排士兵的身影向海滩行去。远处,海中停泊着舰只。士兵们麇集成一团。镜头由地面仰拍,只能看到士兵们的军靴和裤腿。士兵们三三两两地、缓慢地扔下自己身上的枪械。一长排士兵在传递着枪支。一面英国国旗矗立于画面上,迎风招展。一队英国大兵举着旗帜在马岛前行。一个阿军战俘低着头,被几个英军押走。镜头划过,两个阿军士兵在用担架抬一具战友的死尸,将之放到另一具地上的死尸旁。一个伤兵被搀扶着艰难前行。许多伤兵席地横卧在一起,无助地望着前方。破旧的帽檐下面,一些士兵潸然泪下,一些士兵流露着乞丐的表情。一张士兵的脸部特写,两绺黑发耷拉下来,遮住了左眼,他黯然神伤(半侧)。另一张士兵的脸的特写,肮脏的帽耳遮住了半个脸面(半侧)。另一个士兵的脸的特写,他望着前方,神情哀怨悲戚。在出现以上一组画面的同时,相继伴以如下相应的画外音的冷峻叙说。画外音:“不管我们做任何努力,一些勇敢的人,还有我们英勇的飞行员,他们驾机盘旋于英军舰只,现场地,那些变态狂,以及那些背叛和折磨自己人民的人,已经被我们击败。英国不需要使用搭载在其舰只上的核武器,来自美国及北约的支持,帮助他们夺取了本不该属于他们的领土。他们重新占领了我们的群岛,并吮吸我们的鲜血!我们埋葬了我们的死难者,在战败后回到大陆,我们的长官将我们藏在兵营里,我们被迫保持沉默。”《马岛战争启示录》一片从头至尾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故事结构,它主要由以下十个段落组构而成:第一段落,表现的是由退伍老兵为主体所组成的街头抗议者的真切画面。抗议者举着横幅,高喊激进的口号,呼唤人权、自由和工作机会,曾经亲历过马岛战争的退伍老兵伊图恩,而今已成为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电视台主持,他率新闻采编组前往抗议地点进行现场采访。第二段,叙述的是曾参加过马岛战争的伊图恩的一个战友,因退伍后遭受战争阴影与生活波折的双重打击而服毒自杀,幸亏被其女友及时发现。在其被用急救车送到医院急救室后,伊图恩及时赶到,并与其女友一起守卫在昏迷不醒中的退伍老兵的身旁。昏厥中的退伍老兵与伊图恩同时回想到了当年马岛战争的难忘一幕。其后的影片内容即是由两人的断续回忆结构而成。第三段,表现的是1982年伊恩图与数千战友在祖国的召唤下,连夜奔赴机场、长官列队、点名,而后搭乘C-130运输机准备前往马岛前线的紧张情景。这是片中的第一个高潮,主要表现夜色中紧急集合时的一排排士兵头上钢盔的高光的闪烁与交织,变幻中的钢盔光影,和着杂沓而有力的步伐及列队的有其雄浑、洪亮而富于层次感的口令声,充分突显了一种撼人心魄的英雄主义的风采。这幕情景中,向着不同的角度不断反射着的钢盔光影,构成了一种光影之河而一直流动不息。在这种光影之河中,不断与之交切和辉映的,是奔跑着列队中的士兵们的阳刚无比而又带着浓重阴影的身影线条。影片借光影与线条的交织与穿插,以充分表达一种雄性之美、野性之美、刚烈之美与戏剧情态。第四段,表现的是刚登上马岛的新兵们在天寒地冻、缺衣少食的处境下的生活情态。其中一个新兵因太饿而与伊恩图一道偷猎了一只羔羊。这一对他们来讲既是出自实际需要又是好玩而刺激的行为,被之后碰巧发现的长官骂得狗血喷头,他们三个受到了极其严厉的处罚。第五段,表现的是英军登岛来犯后,两军激烈交火的一种炮火磷磷、弹道交错、血肉横飞的画面。这是影片中最富震撼力与冲击力的部分,在硝烟弥漫的夜色中,只见呼啸闪烁的弹道在头顶纵横交错,完全分不清敌我,谁也不知道随时可能会被哪颗子弹击中毙命。与此同时,炮弹在猛烈倾泻,在密集爆炸。史料记载,在这次猛烈异常的炮火轰击中,英军共向阿军阵地发射了1.5万发炮弹,几乎将英军炮兵部队的炮弹存储一次性耗尽。如此极端的做法,如此饱和的轰炸,让阿军士兵们哭爹喊娘,无处躲藏,阿军被迫全线溃退,许多人被炸成了残肢断体。其中一个身负重伤的士兵在另一个士兵的怀中进行了最后的挣扎后毙命的画面,将成为电影史上最揪心、最惨烈的画面之一。那个士兵在浑身痉挛着竭尽全力地进行求生的片刻之后,他的睁大着的空洞的双眼与嘴巴便永远地凝固了,致使其瞬间便由一个流血的活人,而化为了一具令人恐惧、发怵的骷髅!片中的这一段,是整个战争电影史上拍得最为逼真、最为震撼、最为成功的段落之一,它昭告给我们这样的心灵印象:真正的战争场面既惊险刺激得令人心驰神往,同时又恐怖骇人得令人毛发倒立。第六段,表现的是阿军且战且退时既有些悲怆、又有些狼狈地一直退却直到地退至斯坦利港的情景。炮弹还在远远近近地炸响着,狼烟遍地,阿军丢盔弃甲,士兵们搀扶着向西,再向西。第七段,表现的是大兵伊图恩护送一受伤的战友进入一处野战医院后的情景,一个士兵的脚要被立即截掉,他在大声哭号着,乞求抱住他的脚。受到残肢断体与血腥的刺激,伊图恩骤然陷入了神智恍惚之境,一瞬间,只见天旋地转,到处都在流血,到处都是死神的面孔,恐怖的景象令他呼吸急促,几欲栽倒在地。这组迅疾交替的画面中,猝然响起了一阵极为扭曲、极度充满噩梦性的、主要由弦乐的半音模进及变形的管乐所交织成的现代音乐,完全是无调性的、无动机性的、超癫狂性的,有些类似于潘德列茨基的实验作品《广岛受难者挽歌》。这幕情景中,通过一系列幻觉画面与荒诞音乐的并置,从而赋予了本片以难得的实验色彩之成分。第八段,表现的是阿军长官向阿军士兵传达对他们犹如五雷轰顶的投降命令时的情景。在历经了74个昼夜的苦战之后,在携载有核武器并有庞大航母舰队的强敌面前,为避免无畏的牺牲,阿军被迫选择屈服。前面已对此情景做了较为精细的画面分析与读解,此幕情景是整个影片最为催人泪下、最具感染力的地方,也是整个影片的灵魂所在,再也没有什么比直击并表达悲怆的命运、失败的厄运更震撼人心的了。真正的英雄并不在于胜利的时刻,而是在于失败的时刻,真正的英雄最终都难逃失败的宿命,再也没有什么能比悲壮的失败更能体现英雄的神髓与精神画像了。影片将阿军士兵心中的一腔热血、楚绪与悲怆情怀,用分明是由岩石所凿成的一排排矗立于风雪之中的阿军士兵的群雕这种超冷方式与状态渲染得淋漓尽致,让人永生难忘。尤其可贵的是,频繁的特写画面中,映现的却是一张张刚毅面孔上的风干的泪光!当听到这一灾难性的命令之时,没有一个士兵嚎啕大哭、泪如雨下。风雪交加之中,他们用他们一动不动的垂直而僵硬的身姿,用他们冷峻面孔上分明比岩石还要坚硬、比黑冰还有个性的神情,在回答着命运的拷问与挑战——女人的泪素来是外化的、表演性的,而男人的泪则素来是内敛的、贵族性的,真正的男人都是惜泪如金的,特别是战士。紧接着,影片对阿军在马岛的失利,以画外音的形式进行了深层解读与叙述。鉴于众所周知的实力对比与国际情形,处于弱势的阿军在马岛之战中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们虽败犹荣,因为他们毕竟与曾经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英勇顽强地战斗了74个漫长的昼夜,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意志、精神与技艺,创下了现代战史的伟大神话,给强敌也造成了巨大的、难以承受的心灵打击。第九段,表现的是已过不惑之年的阿根廷国家电视台记者伊图恩故地重游,再踏马岛时的沧桑情景。此段为整个影片的精神升华,几乎没有一句对白,全部由音乐来贯穿和烘托。当伊图恩只身又潜回当年曾经呆过的一个狭窄掩体之时,他不仅在废墟中找到了一个锈迹斑斑的行军壶,而且还意外找到了一卷皱皱巴巴的家书,这令他百感交集,肝肠寸断。整个这个段落的叙述,完全以音乐取胜,真正的音乐是一种精神的渗透、灵魂的升华。故而,影片叙述到此,再以特别的画面、特殊的影调、写真的对白来表达已不再有说服力了,导演干脆将一切都大胆交给了音乐,而完全由漫长的、沙哑而极富磁性的歌声来叙述和表现,直至影片终结。虽然整个影片看似没有一个连贯而逻辑严谨的故事,较之好莱坞的那种程式化的处理方式,不少地方的处理甚至看似粗糙,但实为一种大家之风范。大家在处理事情之时,在创造作品之时,很少有提前就充分设定好,尔后再按照某种已设定好的套路与进程而逐次展开的。相反地,大家一贯喜好甚至迷狂于在偶然中创造,在未定中成形、完成,习惯并钟情于在偶然与未定状态的击碰与刺激中看看会发生些什么,尔后再按某种神意将发生过程的意外可能与朦胧倾向进一步加以明晰化与固定化,以使其成为精神时空与历史长廊的一个自我映证者。确切说来,创造都是等待被创造的一个神奇而痛苦的过程,这一过程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极大的偶然性、不确定性与某种本能性。它是将可能性化为可能,将诸多可能性化为一种可能,抑或将一种可能性化为诸多甚至是无穷多可能的充满坚韧精神的一种理性游戏。在这个意义上讲,好莱坞式的电影一般都谈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创造——虽然它却是一种近乎于完美无缺的艺术产品。而较为艺术化的电影一般都是反好莱坞性的,当然,又不能说是非好莱坞性的。《马岛战争启示录》一片正是这样一部也许是不经意之中的逆反之作,因而具有着一种极其可贵的艺术探险精神——真正的艺术永远是一种探险,永远需要远涉。首先,在光影之维上,《马岛战争启示录》一片的光影追求显得极为彻底,它对静态与动态物象的光影表现,做得极为本质、极为率真,它以极尽夸张的明暗对比所造成的强烈反差效果,来消解中间色调的令人作呕的痛苦脸相,从而以极其鲜明的光影效果,来形成和达到一种难以想像的精神投射与心灵震荡。在影片许多地方所营造的光影之河中,冲击我们视野与神经的,乃是一片片在夜幕中被不断反射着的瞬间闪耀的高光、一条条显呈物象之形的线条以及衬托和突显线条的浓密阴影、一片片极为抽象的直逼心际的色块,以上是在动态效果方面。在静态效果方面,本片刻意摒弃了好莱坞的那种极为油腻、极为匠人气的光影效果—— 一种工业流程式的光效做法,而直接将光影的诉求跃至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 一种用明晰而神奇的光影直接说话的时代。本片的另一个可贵之处,即是在演员说话之前,直接以光影说话,甚至一些特别重要的场景,干脆就不让演员开口,而一任原古化的光影与雕塑级的视角进行独白与solo。本片的光影效果既是远古化的,又是原生态性的,这是它从根本上得以从好莱坞的母胎中脱颖而出。而“风雪战士”之动人一幕,正是这种审美诉求与表现的集中体现(只可惜,如此不朽的一幕,却被引进的某些版本不负责任地删剪掉了)。其次,在故事的叙述上,它显得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毫无矫揉造作之嫌。它不屑于去靠一个生编的故事来紧扣观众的心弦,来赚取观众的泪水,它完全用不着。它自自然然地信步于现实与追思之长廊,碰到想表现什么,它就不问缘由地果断表现什么。这种做法,一来是出自于大多数创造皆需要归于自然、松弛之需要,二来是它通过淡化故事色彩,以便最大限度地强化影片的最大亮点——光影色彩与精神雕塑,此两点,可以视作影片之双眸,通过这炯炯有神的双眸,我们(观赏者)进入了电影,电影也进入了我们的灵魂。即是说,在故事叙述上,它通过一种近乎于漫不经心的自然状态,从而使片中的神髓与内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强化。当然,撇开艺术层面与精神层面,单就历史层面与纯军事层面而言,本片显然存在着难以原谅的问题与缺憾。众所周知,在马岛战争中,表现最为出色、最具传奇色彩同时也是最富献身精神的,不是影片中所表现的陆军,而是阿英勇无畏的空军飞行员的奇袭行动。这种英勇而神奇的空袭,都差点让英军败北,差点改写战争命运,都差点使此空战一如二战时不列颠空战中的英国皇家空军的表现一样。然而,遗憾的是,影片对如此重要的史实与背景一点也未予以着墨,只是在一处以旁白的形式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作为此前世人所能看到的几乎是惟一的一部关于马岛战争的影片,此做法实在不妥,至少应在片中穿插一些空战画面,哪怕只是新闻画面。看得出,编导显然缺乏对历史大视野的更深、更广的关注,因而缺乏对战争总体图景的扫描与道说,这成了整部影片的最大败笔和最令人痛惜之处。虽然个人冒险是南美一贯的风采,宏大叙述向来不是南美的强项,但这也没有理由永远成为南美之弱项,尤其是在表现一场极为立体化的、全新海空战争样式的时候。虽然如此,但瑕不掩瑜,作为一部中低成本的电影,能将一场战争的浓烈气氛和某种极具震撼力的精神状态表现到如此之程度,已是难能可贵的了。片中对一种英雄群像的大写意式的光影雕刻,特别是对失败与命运的一种极具悲壮感与苍凉感的冷峻直击,在电影史上都将是不朽的。也正如片尾处的苍郁歌声所唱到的: 原来的爱已远逝梦也丢弃誓言亦无踪影这些都丧失在战争之中每个存在于记忆中的东西生活和历史的梦想谎言与合谋人们已经从屠杀步出对于从地狱之中来的野兽一切都保存在我们的记忆之中生活与历史的梦想记忆已经由伤口唤醒沉睡的人们醒来之后将宛如风一样自由我们寻觅丢弃的时光直到它们的尽头猎人和收获将一起到来残忍和痛苦的记忆一切都印在我们的记忆底版那些充满坎坷的经历在这种战争的时代许多人都将成为奴隶无数的炸弹都投掷于此一切都刻印在我们的记忆纵深那些充满坎坷的经历记忆是痛苦的,让我们流血人们被它缠住,无法抽身谁人像风一样自由 我坐在这里在灿阳下面照耀雄鹰的太阳当然还有弓箭你能用寂静来做什么呢当你的思维行将炸裂之时你岂能停止行动什么都做不了呀你缘何要杀死你的孩子们呢你的痛苦会持续多载而今天又因为太酷爱你的祖国了谁以为我们是英雄呢谁欢迎我们返归家园呢我们还能融身现实吗我期待着标语期待那拥抱和热泪一只狗吠声于空旷之夜在街道的尽头只有我的母亲张开怀抱在空候——献给那些马尔维纳斯群岛战斗的士兵们和那些为了尊严而战死的人们
本站提供的《炮火磷磷》在线观看地址以及《炮火磷磷》下载地址来源于互联网。本站并不参与录制和制作,仅提供资源引用和分享,如果本站提供《炮火磷磷》资源对贵方造成了损失或侵犯了贵方权益,请及时发送邮箱给管理员,我们将在48小时之内撤销有关《炮火磷磷》所有内容。
  • 周热门
  • 月热门
  • 随机推